请锁定竖排方向

 

​​​​比牛马还累,你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网友评论 ( 0) 2017.9.13 第126期

 

文丨凤凰网主笔 张弘

经常看到一些疑似“励志”的文章,鼓励人们一天工作12甚至14小时以上。例如,某集团公众号晒过该集团总裁一天的行程,年过六旬的总裁4点起床,时间和行程安排得满满的,然后到晚上19点多还去办公室继续工作。再比如,一个以前的图书编辑改行做了IT,忽然大发感叹,说自己做IT的高压力高度紧张的工作让自己各个方面得到了锤炼,能力大幅提高,觉得以前做图书编辑太清闲了,是生在福中不知福。996工作制(是指工作日早9点到晚9点、一周工作6天,且没有任何的补贴的工作。公司要求员工要按照“996工作制”来加班,而且公司不会给任何补偿,包括加班餐,晚上打车补贴也没有。)已经足以让人抓狂,还有企业老板对996不屑一顾,声称自己企业的员工更拼命。

从草根跻身于富翁,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条件?哪些依赖于自己,哪些是无法掌控的制度和外部环境?个人奋斗和超负荷高强度劳动和持续加班,在通往财富之路上是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这些问题需要一一辨析。

大环境:良好的制度是积累财富的必备条件

持续从事繁重和超负荷劳动值得提倡吗?我的人生经验提供了相反的答案。我1970年生于湖北云梦隔蒲镇,生命中的前二十几年都是在农村度过。自幼就接触到繁重和无止无休的体力劳动。平心而论,我从来就没有在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中感受到什么乐趣和主流意识形态提倡的“劳动光荣”。在我的早年记忆中,一家几口的辛苦劳作,不过是勉强维持温饱,不用像我的祖父那样在大饥荒中饿死。每年的双抢,是农村最为繁忙的时候,割麦子、打捆、打麦子、晒麦子,然后拖到粮站出售,接下来是栽棉花营养钵,挑水、施肥、松土、除草……由于家中缺乏劳力,我14岁就开始与父母一起挑水,浇灌刚刚栽下的棉花营养钵,100斤左右的重量压得我寸步难行,一天挑水下来,两肩全部都红肿了。第二天一大早,又会被父母早早叫醒,继续挑水。由于使用右肩比较多,直到现在,我两个肩部的骨骼仍然不一致。这样超负荷的重体力农活儿,每年夏季都要持续一段时间。有一年夏天,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在打完麦子之后猝死——这就是体力透支造成的恶果。

在我的印象中,几乎每年夏天都有青壮年农民或妇女,因为一点小事就喝下保棉丰、甲胺磷、1605等剧毒农药而自杀身亡的,其中包括一个本家叔叔和姑姑。对他们而言,繁重而艰辛的劳动只能维持最为基本的生存,人生了无乐趣,用我母亲的话来说,就是“生无可恋”。直到2000年房地产兴起,以及打工的机会增加之后,才少有人自杀。在我看来,超负荷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对人实际是一种严酷的折磨,无论是聂绀弩、顾准,还是邵燕祥等人关于下放到干校劳动的作品,都有着详细而生动的记录。对于知识分子而言,他们的惩罚性劳动只是几年,对于我父母和爷爷那一代人,却是漫长的一生!在大集体时代,他们被计划经济形成的剪刀差所剥夺;在改革开放时代,他们又落在了现代化的后面。

一个人创造巨额财富,往往需要很多的条件。既取决于先赋因素,也取决于个人努力,另外,还包括机遇和个人置身其中制度等等。从制度方面说,在一个法治健全,公民财产权等各项权利得到良好保护的社会,由于起点相对平等,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几率更高。在这样的社会,很少有人患红眼病和仇富的。如果是一个权力通吃的社会,既没有起点的平等,又缺乏创业的自由,再优秀的企业家,也不得不委身于权力而获得发展机会,个人要获得商业的成功,往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和道德代价,不得不遭受权力的欺凌和羞辱,而且成功之后也容易遭人仇视。这样的制度之恶往往通过权力的运作而荼毒个人,因此形成了一个互害社会。

从先赋因素说,在民主高度发达的国家,家庭的财力支持以及社会资源的确可以帮助个人取得成功。但是,这种助力是相对有限的,发挥的作用也被局限于法律允许的范围和商业规则之内。在权力崇拜现象严重的国家,高官子弟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积累大量财富,商人获得权力支持或是不被刁难,成为了商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毫无疑问,对于占绝大多数的平民来说,后者更不公平。

孔子云:“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孔子所说的情形,乃是两千多年前社会形态较为简单的农业社会。对应于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这句话仍有很大的合理性,但不得不承认,即便是邦无道,也总有少数人凭借后致性因素和个人努力,抓住商机而致富。显而易见,这样的案例不会多。唯有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才能造就一个良好的制度,让更多人更容易成功。

事实:处于财富金字塔的永远只是少数

起初,看到富翁勤劳致富的文章,读者很容易想到,自己不够努力和不够拼命。对于这样的信息,首先需要的是进一步审视。比如,一个集团的公众号,宣传自己的总裁如何勤奋乃职责所在。而读者需要细想的是,一个年过六旬的人,可能天天这样高节奏持续工作15个小时以上吗?如果天天如此,恐怕连拳王泰森那样的体格也坚持不了一年。再比如,从图书编辑改行做IT创业者,在一段时间内从事高强度大压力的工作,固然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那么你就能对看似清闲的图书编辑工作前恭后倨吗?如果你以高压力快节奏的持续工作为荣,那么别人为何不能以做出一本优秀图书之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为荣?对996工作制度不屑一顾的企业老板,如果你是企业的员工,在自己身体因为工作被淘空且没有得到更多的情况下,你又会做何思考?

如前所述,好的制度可以确保个人努力获得更高的几率积累财富,而糟糕的制度则侵蚀和削减了人们的创富动力和热情。对于数量最为广大的工薪阶层而言,由于阶层上升的渠道被堵塞,勤奋工作以获得更高收入和更高职位也就成了可操作的手段。的确,类似打工女皇吴士宏的成功经验很励志。但是需要看到,打工女皇吴士宏所爆发的能量和惊人努力,也是其自身秉性的一部分。而有人因为早年的成长环境造成的心理、性格,以及遗传因素等个体差别,并不具备这样的秉性。另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却是,2003年,不到40岁的吴士宏因为严重的心脏病离开了TCL——而这很可能就是她个人奋斗所付出的健康代价。更需要注意的是,吴士宏的打工经历,只可能出现在极少数人身上,职务越往上升,淘汰率就越高,晋升的职位就越少,处于财富金字塔的永远只是少数,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一生只能在普通和平常的工作岗位上——即便你工作已经很努力。

个人努力无疑是达至目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像我的父亲和爷爷那一代人,在大集体时代,他们被计划经济捆绑在土地上,无论你怎么吃苦耐劳,挣得的工分到年底分红时也只能换取极少的收入。分田到户后,即便你把每个人平均六分多地种得再好,刨去农药、化肥等成本,你的所得依然会很有限。改革开放之后,无论是社会资源还是成本,他们都处于劣势。极少数农民企业家获得了成功,更多人却只能做一点小生意,省吃俭用维持一家人的开支,在农村建房,如此而已。

另一方面,从事自己喜爱工作的人,全部身心沉迷于自己追求的事业和创作中时,人们的痛感指数和疲惫感会大大降低。但是,纯属个人选择和完全自发自愿的超负荷超强度工作,与被迫和并非完全自发自愿的超负荷超强度工作,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那些为创业一天工作16小时的人,将来有可能获得巨大的财富回报,甚至自己已经获得巨大财富后对当初的创业者也吝于回报,如果要求员工无偿加班加点,则是强人所难。

价值观:成功不仅仅是获得权力和财富

在当下中国,庸俗的成功学盛行多时,有权力,有地位,有钱,有势被看作成功的标志,政府官员作为既得利益者享受了过多的好处和特权。在当下的中国,政府从民众这里汲取了大量税收之后,没有提供公平的福利,一视同仁地对所有普通民众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使民众有尊严地生存,而是利用二次分配向官员输送特殊利益。这正是需要改革的地方。只有在一个健康而公平的社会,人们对于成功的看法和定义才能多元,人们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仅仅集中在权力和财富上。如果一个社会仅仅将获取权力和财富视为成功,所谓的“成功者”鼓励其他人超负荷超强度地工作和劳动甚至“生命不休,工作不止”,这样的社会显然已经变异和扭曲。

公平地说,中国人从来就不缺乏吃苦耐劳和勤奋工作的精神,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民众创富热情的迸发和勤劳的结果。鼓励员工无偿或低偿超负荷高强度加班加点的人大致有三类:1.企业老板、创业者;2.企业或机构管理人员;3.普通员工。对于第一类人,他们可能会关心员工的成长,考虑员工的利益,也可能充满冷血的计算。对于第二类人,他们既有鼓励员工提高业绩的考虑,也可能为了升职或保住自己丰厚的收入和福利,持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实用心态。对于第三类人,极可能是自我激励,也可能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比其他人厉害的虚荣心。

虚心学习,努力而勤奋地工作是必要的,任何人要想自我实现,都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积累和发展,生产力不断的提高,正是一代又一代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但就本质而言,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为了更好地生活,然后才从事工作,而不是相反。

就价值观而言,罗素说,参差多姿乃幸福本源,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官员和企业家、高管。在14亿中国人当中,处于普通岗位上的劳动者必然会最多。一个人定下了平常的人生目标,他自己觉得满足而快乐,这样的人生就很有意义。有人想当总统、将军、富翁、科学家,但有人可能只愿小隐于市,过寻常人的普通生活。这样的选择,既是个人意愿,也构成了一个多元社会的丰富性。但是,制度必须保障其基本的公民权利,并提供公平的社会福利,让每一个勤奋的公民有尊严地生活。

在中国,尽管有《劳动法》保护,但劳方没有合法的组织渠道和资源,因此,在劳方与资方的利益博弈中通常处于弱势。当一些成功的企业家鼓励员工超负荷高强度持续加班时,作为员工,你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自己处于利益链的末端。当你为了升职和加薪而充当拼命三郎时,不妨聆听一下身体给你的反馈信息,再决定要不要持续加班。科学研究表明,过于繁重和超负荷的劳动,不仅会透支体力,而且会让智商减退,反应迟钝,并埋下疾病的隐患。更不必说,你会没有时间和心情仰望星空,并思考心中的道德律。

一旦你被累垮,在工作中力不从心,老板最多会给你一些经济补偿,他很快就会找到你的替代者。理想、抱负、情怀……这些在商业逻辑中都不堪一击。如果你比牛马还累,而且并不感到充实和快乐,需要的或许是问一问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在职场拼搏和奋斗的旅程中,亲人和朋友需要一个健康的你。

责编:傅斯鸿 PN134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