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锁定竖排方向

 

​​​​​​​​邓大才:四地改革经验,是中西部发展之路

网友评论 ( 0) 2017.10.26 第136期

近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所主办的“将改革进行到底”地方经验报告会暨第三届中国地方改革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在民族饭店举行,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邓大才总结了安徽天长、湖北京山、山东东平、广东新兴的改革经验。

我们上一次新闻发布会是在2015年,在这两年期间,我们研究了全国十多个地方改革经验,这次我们推出了四家在北京发布,中国农村发展四种改革探索。最近几年,社会上流传着中国现在地方改革创新不多,地方不多,经验不多,但是我们在农村发现,不是这样的。很多地方政府,很多地方领导锐意改革,锐意创新,做了很好典范,今天我们介绍的这四家分别是安徽天长、湖北京山、山东东平、广东新兴。

首先介绍一下天长,我们认为它是现在农业体系建构的中国典型。大家知道天长在安徽的东北部,也像全国所有农村一样,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土地抛荒。农村发展怎么办,这是摆在天长市委政府面前一个大难题,而且大家都知道,天长位于徐州市改革的前沿,小岗村就是徐州市的。在当地特别在全国都有一个传说,有一个困惑,小岗村一夜之间承包解决温饱,但是40年都没有解决致富,农村到底怎么办,这是一个大问题。第二个就是各个地区都在担忧,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谁来种田,如何种田,如何种好田这个问题,也是天长乃至全国各个地方都有一个困惑,我们天长用改革实践回答了这两个大问题,他们是怎么来做?他们就从通过改革,特别是土地产权改革来盘活了农村资源,建立了现代的农村金融体系。首先,他们通过承包地的确权搞活了承包地,让农民放心的外出打工、挣钱。第二,通过三权分置创建了土地经营权,为大型的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会。第三也就是今年农业部委托给他们对的集体资产股份传统改革,通过这个改革让农民安心了,我们自己的财产心里有了底了,通过这个发展他们建立了现代农业金融体系,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天长改革之路。这个改革之路也成为现代农业体系的基准之路。

天长的改革解决了三大问题,第一大问题就是解决了土地抛荒,生产低效问题,当我们在天长去调查的时候,他们的农村金融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还有一些现代农业企业新兴经营主题遍地都是,所以这个土地抛荒问题解决了,土地生产低效问题解决了,而且土地价格直线上升。

第二个解决了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的问题。在农村里调查我非常感慨,一个老太太80多岁了,她家有10亩地,一个电话打给金融公司就给她种了,她不管种子,也不管水,也不耕田,货币直接就进了口袋。所以,不会种田的人也能种田,没有能力中天的人,特别是无钱种地的人也能够种田,一个电话给公司,一切OK。

第三个是解决了农村资源盘活增收问题,在天长,几乎所有边边角角的土地全部利用上,原因是改革激发了活力,明晰了产权,带来了发展。所以我认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就在于天长这种态势。中国农村发展的方向,也在天长的发展模式。所以有些专家说,40年前的改革看小岗解决温饱,40年后改革看天长解决致富,这就是我们研究所通过研究对天长得出的一个典型意义。

第二我们看看京山,京山是农村产权精深改革的地方案例。京山像广大的中西部农村一样,是一个农区,大部分村庄没有经营型资产,集体资产的股份怎么改革,这也是农业部会议上大部分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领导和经管局领导所担心的大问题。第二有人说,集体资产股份传统改革是农村最后一块财富,这块财富如何才能改得满意,改得高兴,这也是个大问题。京山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它的精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首先体现为精细,他们把不同累心搞得村庄城中村、园中村、山区村、平原村……,每一个村庄因村施策,一村一策。

第二个是精心,每个类型改革都是先试点搞清楚以后,规则制定之后,再来全面推开。

第三精致,农村最后这块资产有经营型资产,还有金融性资源,一般性资源,公益性资产,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资源,他们是分类配合,而且一配到位,所有都改了。

第四是精准,这个精准我去调查以后就感慨,京山人太聪明,把改革的节点根据农民自己特点,分为1954年、1978年、1982年、1998年、2005年不同节点的人可以分到不同的股,比如,1954年有多少人把自己的耕牛、大农具交给了村庄的,这是村庄第一批集体资产,所以它把1954年作为一个点,只要农民愿意,这个1954年的点也是能够配比分股的。

第五是精深,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地方承包地要求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股份传统改革要求静态化管理,这次股份分了以后永远不动,变成了农民的财产,资产,所以京山实施了精深管理,在农业部31个改革试点中,能够实现静态管理的改革实验区不多,但是京山做到了。

我们总结,京山之路依靠三个经验,第一个经验是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所有的改革都是由群众自己来,让群众做。第二个经验是所有的改革全程公开,农民全面参与。第三个是精心的组织,精心的设计,每一类村庄都设计了十几套改革方案,由农民自己选,或者农民把不同的方案组合起来,形成改革方案。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间,农民就有了参与感,有参与感他就有了获得感,有了获得感就有了满足感,就对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有了认同感。所以,它的改革分得高兴,改得满意。

我们觉得京山的改革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产权改革成功了,集体股份改革成功了,而且将我们多少年没有实施的村民自治真正的落到了地,村民自治也建立起来。京山的改革目前在整个湖北省全面推广,全国各地在京山学习也非常多。所以我们认为,京山之路是农民真正的获得之路,农民当家作主之路。

第三个是东平,东平是产权改革,盘活资源的地方标本。东平是万里的家乡,鲁西南的贫困县。面临的问题就是贫困地区到底怎么发展,这也是全国各个地方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第二个是贫困地区怎么改革,特别是东平还有两件天大的难事,25万人异地移民搬迁(黄河滩区的移民,库区的移民),另外,他们还有四万人脱贫任务,要到2020年必须脱贫。

东平通过产权改革来发展多种多样的经济。因为东平有25万移民,就把几个村合成一个社区,发展社区集体经济,这个社区经济叫做两区共建。农民进了社区就业怎么办?东平在每一个社区都培育了一个工业园区,社区和工业园区两区共建,解决了25万移民的居住搬迁和就业发展的问题。这是几个村一起发展。如果说这个村庄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带头人比较好,就整村发展,叫村庄股份制。有的村庄没有集体资产,又没有牵头人怎么办?就找准大户,找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动发展,发展大户型合作社。通过两区共建,村庄股份制、大户型合作社三种方式,东平把整个农村都发展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间还带动了精准脱贫,所以我觉得东平直路就是产权引领之路。

东平改革成效有三个,第一个,25万移民,我5月份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上访。第二个新型的农村社区拔地而起,改变了黄河滩区,渔民的居住的问题,若干个产业园开始了正常运作。第三,大部分村庄都有了集体经济,因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崛起了,特别是集体经济。我们一直在和东平合作。五年前,没有一个村庄有集体经济,他们的县委书记头疼不得了,经过这五年发展,基本上村村都有了集体经济。以前的东平有三蠹:改革难,移民男,发展难。虽然有难度,但东平改革发展的速度相当快。我第一次是头一年的冬天去谈合作,第二年夏天社区就拔地而起。所以有些专家就说,东平的改革,东平的发展创造了东平的高度。我们认为,东平的探索是贫困地区以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的东平标本。

第四个是新兴,我们觉得新兴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中国样本。新兴像全国很多很多地方一样,面临着两个大难题,一个大难题就是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合。有些地方商贸发展很好,有些地方工业发展不错,有些地方纯粹是农村,但是三产融合好的很少有案例。很多地方在我看来企业挣了大钱,农民得了一些小钱,都是二产业工业带动三产,一产是个包袱。

但是新兴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二三产融合非常好。大家都知道新兴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企业温氏集团,正因为有温氏企业,加上以温氏为首的一大批农业企业,所以他们一产优先,用一产引领接二连三,用一产带动二产的发展,二产联动三产发展,实现了产业之间的共生。这是新兴的一个大特点。第二,企业主位,企业主位来助推农企一体化,新兴企业把自己生产车间与农户,新兴大户融合在一起,把生产车间前移到了农户,实现了主体的共生。第三是机制创新,很多企业跟农民之间的合作,我刚才说企业赚大钱,风险由农民承担。但是新兴的企业发展,不是风险共担,而是有风险企业先承担,特别是养鸡,如果鸡价下跌了,这个温氏集团以及其他企业可以自己不要利润,转让给农户。这样,农户跟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第二是利益共享,赚了钱以后,温氏集团及其他企业有一次分红,二次分红的方式,利润与农户共享。另外还有多元驱动,产业与整个新兴县实现了发展共生。所以我觉得,新兴之路是一种共创、共荣、共享、共生之路,新兴走出来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一产独立,农业作为财富,这是很少有地方做到的。所以我们认为,新兴之路就是融合共生,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中国样本。

以上这四个典型有几个共同经验值得分享。第一是以产权改革为动力。四个点都是产权为切入点,以产权为推手。第二是以机制建构为手段,所有一二三产也好,各个新兴经营主体跟农民也好,都是以机制建构为手段。第三,这两个改革盘活了整个农村的资源。第四,在发展过程中间,以共赢共享为目标。所以我认为这四个典型是中西部地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之路。

凤凰网主笔 张弘 整理

责编:傅斯鸿 PN134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