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锁定竖排方向

 

​​​​​​​​高见之书4月上:描绘19世纪中国乡村的治理图景

网友评论 ( 0) 2018.04.25 第174期

编者按: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为了寻找高品质的阅读体现,凤凰网评论推出“高见之书”栏目。该栏目旨在通过对新书的爬梳,大浪淘沙,遴选出优秀的书籍,推介给读者,为泛娱乐时代的深阅读提供指引。此为第二十二期,凤凰网主笔张弘整理。

聚焦

《中国乡村》

作者:萧公权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2018年3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萧公权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之一,考察了19世纪清王朝统治中国乡村的政治体系,包括理论基础、措施和效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乡村地区自然的社会组织划分和基层行政体系,即村、集市、乡镇的划分,保甲和里甲的行政分配和结构特色;第二部分考察国家控制乡村的统治体系,涉及保甲监控、里甲税收、社仓等灾荒控制以及乡约等思想控制系统的设置情况;第三部分讨论乡村控制的合理性及其效果,以及乡村对它的回应。本书附录有关里甲、粮仓等制度的珍贵资料。

萧公权(1897—1981),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台湾“中研院”首届院士。1918年考入清华高等科,1926年从美国留学归国后至1948年,历任或兼任燕京、清华、光华、华西等名校教授。1949年离台赴美,任华盛顿大学远东和苏联研究所客座教授,1968年退休。其主要著作有《政治多元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乡村》《宪政与民主》《康有为思想研究》《翁同龢与戊戌变法》等。

萧公权:描绘19世纪中国乡村的治理图景

本书研究19世纪清王朝在中国乡村的基层统治体系,包括理论基础、措施和效果。由于可用的相关资料有限,而笔者又想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故不打算探究关于这个主题的所有面向,或就某个问题的各个面向做完整的叙述。实际上,有些省略是十分明显的,比如,居住在帝国某些地方的少数民族以及那些边远地区的乡村居民,本书就未涉及。尽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笔者仍然希望本书能够较清楚地呈现出19世纪清帝国乡村统治体系的一般状况。

这个研究可以满足几个有用的目的。中华帝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居民在其总人口中占压倒性的多数。如果不考虑政府对乡村亿万居民的影响,以及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就不能充分理解中国历史和社会。19世纪是一个王朝崩溃和政治转向的时期,特别引人注目。研究这个时期的中国乡村,不但会弄清一些造成中华帝国统治体系衰败的力量和因素,或许还能提供一些解释后续历史发展的有用线索。

有关19世纪中国乡村生活的描述和议论其实不少,但大多不是经过认真而仔细的调查的结果。很少有人对其观察到的现象下功夫分析,有些描述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误概念和错误解释。这些著作中充斥着大量悬而未决的歧异,常常让读者迷惑不解。因此,现阶段很有必要对中国乡村进行较系统的处理和研究——这也是本书尝试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其次,虽然有关帝国一般行政体系的论述已经有很多,对于最低层行政体系——或者说基层统治体系——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中文或西文著作都相当少。因此,帝国统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面向就被忽略了。本书尝试去做,并极力想弄清楚的是:帝国政府是怎样控制乡村居民的?乡村居民对这种控制的反应如何?自然和历史环境又是如何影响到基层统治体系的运转,以及在该统治体系之下乡村居民的行为举止如何?弄清了这些问题,笔者就可以设法对中国乡村问题提出适当的观点,同时消除在某些领域非常流行的一些错误观念。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描述时尽量做到具体、准确;甚至不惜让读者面对令人厌烦的细节。笔者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描绘出相当清晰的画面,从而给读者留下准确的印象。这样的研究取径,让笔者对这个问题只能采用历史研究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换句话说,笔者所关心的是展现特定时期内相关情境和进程中的历史事实,而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观念或范围广泛的系统性组合。只要资料允许,笔者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查阅、研究每组事实,也尽可能地将每组事实放在各种各样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因为任何制度或任何体系的完整意义,必须放在历史与社会的脉络里,才能够充分掌握。因此,笔者常常感到很有必要研究那些超越本书主题的现象,也不得不去触及超出本研究所设定时期之外的某些状况和情况。

萧公权

1957年10月10日于华盛顿大学

摘自《中国乡村》序言

本期推荐

《我是怎么设计航空发动机的?》

作者:(英)斯坦利·胡克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年3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斯坦利·胡克先生的这本自传,用带有英式幽默的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他生命中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种种故事。以他从一个数学专业学生,成长为世界知名航空发动机公司工程掌门人的成功职业生涯为主线,详细描绘了其亲身经历的一系列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和诸多细节,其中有着丰富的、真实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讨论和经验教训的总结。这些内容涵盖了影响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工程技术、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甚至国家战略的各个方面,是在大学课本和一般技术文献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也是今天的航空发动机行业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经验。同时,作者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清晰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演进历程,让普通读者也能够建立起航空发动机的完整认识。

评点:工科男不仅只有满脑子公式和逻辑,同时也有叙述清晰的写作才能。通常,他们的文字较之作家更有条理性。

《日俄战争》

作者:(日)和田春树

出版社:北京三联书店

2018年1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日俄战争,是东北亚乃至世界近现代史上非常关键的历史事件,也是其后日、俄、韩、中各自历史发展或明或显的转折点。

本书是首次在全面调查日本、俄罗斯、韩国资料的基础之上所做的研究。从起源和开战两个维度全新论述了日俄战争为何发生,又是如何开始。作者将阐明:战争因日本想统治朝鲜的欲望所引发,并通过入侵朝鲜而肇始。日俄战争始于朝鲜战争,最终发展为日本与俄罗斯之间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战争。这一观点有力地反驳了日本人一个世纪以来对这场战争的错误认识,诚如作者所言:“当日本获得战争胜利,吞并朝鲜后,亚洲人民才发现,日本是另外一个帝国主义国家。”

评点:日俄帝国在中国的国土上争雄,晚清的孱弱令人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

作者:(美)理查德·加纳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年3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本书旨在介绍人文学带给我们的喜悦。一直以来,我们的目标就是交流我们对于作为心智与情感体验的人文学所怀有的热情。藉由了解各种创造性艺术并学习对它们进行批判性思考,你会更好地了解自身以及你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本书讲述的是历史上以及世界许多文化中的人文学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我们感激过去所取得的成就,这是因为与我们非常相近的人过去存在过,他们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今天。我们会继续发现新的原因去体验喜悦,并在过去的、现在的、西方的、非西方的、男人的、女人的,以及在不同种族文化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感受力中得到新的激励。从出版面世至今一直广受欢迎,因为人文学是活着的,并将永远活着,而且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必定会成长和变化。

评点:作者对人文学的理解与阐释独到而精彩,本书不仅是优秀的人文学通识教材,也是极佳的启蒙性读物,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令人激赏。

《中国国民党党史》

作者:茅家琦等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年4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该书以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四代人与中国国民党的关系为主线并对他们的政治主张及其思想渊源进行了较深刻的分析和阐述,“弥补了国民党史研究中的疏漏”。该书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中国国民党的百年历史的溃变,功过是非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评述,颇多新意、发人深省”,并从总结中国国民党史研究的整体状况出发,“指出既往研究的得失,并进一步提出如何深化的意见、切中肯綮,极有学术价值”。该书也是到目前为止公开出版的中国国民党史中时间跨度长,内容比较完整的一部著作。

评点:从孙中山创立到蒋介石的弱势独裁,从蒋经国的威权统治到开放党禁,以及李登辉时代的进一步改革,国民党史令人感慨良多。

《棉的全球史》

作者:(意)乔吉奥·列略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1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如今,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额达到惊人的4250亿美元。在持续全球化的压力下,印度和中国成为新兴的世界制造强国。不过,这也并非新现象,在工业革命之前,亚洲就曾制造出大量色彩丰富印花的棉纺织品,行销日本,远至欧洲。棉纺织品开辟了早期的全球化经济,1750年之后,随着棉纺织品引领欧洲的工业化进程,它也开启了全球化经济的转型。到19世纪早期,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世界制造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且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一直未能摆脱这种地位。本书以引人入胜、见解深刻的故事,讲述了亚洲和欧洲的技术、美洲棉花种植园中的非洲奴隶制度,以及全球消费者的愿望。

评点:英国的工业化打败了亚洲的手工作坊,生产力的强大是硬道理。另一方面,若无法治的保护和制度的领先优势,很难想象英国能发展壮大,并在一段时间主导世界。

整理:张弘

责编:柯锦雄 PN134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