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锁定竖排方向

 

​​​​​​​​​​​​​​​​马克思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网友评论 ( 0) 2018.05.04 第176期

文丨特约评论员 赵纪周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马克思的影响早已影响世界,今天,在中国,缅怀这位“盗火者”的思想遗产及其深远影响,意义更是非凡。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他这句流传甚广的名言。

65年的人生岁月,马克思以洞若观火的锐利眼光和卓而不群的思维方式,通过《资本论》等理论著述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其未来前景。

他既不是“书斋里的学者”,更不是“唯恐烧着自己手指的小心翼翼的庸人”。为抗议普鲁士政府查封《莱茵报》,马克思在该报登一幅政治漫画——被锁链锁住的普罗米修斯。

马克思本人,何尝不是另一位普罗米修斯?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于德国南部小城——莫泽河畔的特里尔(Trier)。

在这个小城,人类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引发的积极变革和遭遇的种种苦难,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两极分化、阶级对立和社会冲突,为马克思提供了探索、求证和判断的“肥沃土壤”。

在《资本论》法文版的序言上,马克思给后人留下这样一句名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但其思考和探索却并非仅仅停留或局限于19世纪。马克思本人学识渊博,知识领域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政治学、文学,甚至还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等;他能够阅读欧洲多国的文字,并运用德法英三种文字进行写作;他著作颇丰,同恩格斯合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国际版约有160卷,足见他的勤奋精神与渊博学识。

在写作《资本论》时,马克思为了理论上的论证,大量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既没有删掉任何值得一提的东西,也绝对没有增添任何其他东西”,充分体现了他对前人及其研究成果的尊重。 

对自己的作品,马克思总是反复推敲和修改,不满意就绝不拿出来出版或发表。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保尔•拉法格回忆,“有一天他对我说,他宁可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半生不熟地遗留于身后。”

为了写作《资本论》,他研读的书籍达一千五百本以上,并且都做了提纲、摘录和笔记,单是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就有二十多本。

有资料显示,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中关于英国劳工法的二十来页文章,他曾把整个图书馆里载有英国与苏格兰调查委员会和工厂视察员的蓝皮书都研究过。”

显然,作为严谨治学的学人,马克思是值得当今学界特别是青年一代学者学习的楷模。

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进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可谓更加丰富多彩,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历史时期,国际社会面临的全球性、地区性等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

2018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而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举世瞩目。这些都为学界和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契机。

“我至今始终确信,凡是真正坚强的人……即使遇到失败,也总是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毕生精益求精的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与欧洲文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柯锦雄 PN134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