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锁定竖排方向

 

​​​​​​​​​​​​​​​​高见之书十月上:罗斯福新政与世界格局的形成

网友评论 ( 0) 2018.10.17 第192期

编者按: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为了寻找高品质的阅读体现,凤凰网评论推出“高见之书”栏目。该栏目旨在通过对新书的爬梳,大浪淘沙,遴选出优秀的书籍,推介给读者,为泛娱乐时代的深阅读提供指引。此为第三十三期,凤凰网主笔张弘整理。

聚焦

 

《恐惧本身:罗斯福“新政”与当今世界格局的起源》

作者:(美)艾拉·卡茨尼尔森

出版社:书海出版社汉唐阳光

2018年9月

罗斯福新政与世界格局的形成

艾拉·卡茨尼尔森

本书讨论的主题是关于自由民主政治与人们的内心恐惧这一话题。在危机关头,“新政”采取紧急措施对享有一定的自由同时又在某些方面缺乏自由的边疆地区实施了管控。在探讨“新政”如何应对这类挑战的过程中,本书不仅涉及“新政”所取得的成效,同时深入挖掘了采取这些必要措施,保持自由民主体制,捍卫自由民主价值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成本。

为了阐述“新政”造成的恐惧对人们性格的影响,以及自由民主体制本身的适应性,本书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新政”历史所囊括的地理范围进行重新界定,使得“新政”所涉及的地域范围更加广泛,进而使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更加细致和深入。也就是说,要把美国这一时期的发展放在更宽广的全球语境内进行探讨。因而,我把“新政”对于美国社会的影响与法国大革命对于法国社会的影响相提并论。这样,“新政”不仅仅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而且是20世纪大众政治时代代议制民主体制的最重要试验场。关于这一时期的传统叙事,更为人们所熟知的方式通常是重点探讨总统制及政府行政部门的运行情况,但我对这一传统叙事方式进行了改造,把叙事重点集中于国会立法过程以及相关政策和决议的具体内容。

本书既不是传统历史著作,也不是通常的政治学著作。其宗旨是以更加敏锐的视觉对“新政”的一些重要方面加以呈现,进而对一些容易模糊甚至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的特征加以阐释。通过把“新政”提升到全球舞台进行审视,本书摒弃了将国内事务与国际事务割裂开来进行研究的路数,它史无前例地把“新政”的时间跨度延长至杜鲁门总统执政时期,在更加宽广的历史语境中对“新政”进行分析与研究。这样,本书不再把“新政”的时间跨度压缩在二战以前或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这实际上改变了人们认识和研究“新政”的固有模式,使得它的历史跨度涵盖各种灾难性事件接连对美国民主政治构成严重挑战甚至使民族国家体制面临剧烈变革的年代。通过把注意力转移到国会及其通过选举方式重新制订国家的政策与制度,本书强调立法机构对于充满活力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的至关重要性,它还把关注目光集中在参众两院国会议员作用的发挥,强调美国最严重的南北区域分化是如何改变国家历史走向的。同时,书中还阐明了美国南部各州致力于等级种族秩序对于“新政”政策制定及其成效造成的全面影响。

本书对“新政”中必要的邪恶和“肮脏的黑手”等过去经常被回避的一些问题给予正面审视。“肮脏的黑手”一词常表示因为正确的原因而采取错误的行为。作为一个无法奢求坚持崇高道德诚信标准的自由民主政治体制,美国也与国内外一些可疑的盟友产生过瓜葛。尽管美国向全球提供了唯一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典范,并成功地抵抗住了极权统治,但在与一些极权政府或国内种族歧视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它无法——事实上,也不可能免受其影响。本书集中论述了面临严峻的挑战,“新政”时期的民主政治是如何开始的,同时对这些违背自由民族制度的盟友所带来的影响也进行了客观评价。当然,这些盟友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是必要的,但却常常让美国付出昂贵的代价。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不断回到托克维尔的著作中,重温那些不同寻常的论述。因为,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距离“新政”时期的历史时间跨度与托克维尔所处的时代距离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时间跨度大致相当。托克维尔写于19世纪中叶的论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宣称,如果曾经令革命者感到痛苦与困扰的革命激情只是在人们头脑中一闪而过,那“远远不是大革命所期望留下的遗产”,但“我们……实际上能够更紧密地向大革命的遗产靠拢,理解和领会导致大革命爆发的精神动力”。虽然内心怀有强烈的紧迫感,托克维尔还是认识到经过一段时期的历史沉淀后再书写那段历史,见解或许会更具有启发意义。因此《旧制度与大革命》所书写的“不是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历史的书籍,因为人们对于这一历史的讲述,可谓已经发挥到极致,我很难想象自己会重复同样的历史记述”,托克维尔所书写的是“对于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与思考”,而且“这一研究与思考永远没有脱离现代社会的视野”。在书写过程中,托克维尔把温情与共鸣融入理性的超脱和冷静的思考之中,以历史学家的敏锐眼光密切考察这一历史事件,以便对自己的研究主题——民主与自由之间的脆弱关系进行深入解读。他解释说,“我对于这部书的写作,不带有任何个人偏见。但我也不想把自己伪装成一位冷漠无情的写作者”。“我写作本书的目的是,准确地描绘一幅内涵深刻的革命画卷。”

像法国大革命对法国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样,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关头,“新政”动摇了美国社会的基本政治面貌和格局,一些基本的政治制度、政治性语言、政治性价值判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托克维尔曾教导人们说,事物总是随着时间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这一深刻教诲的影响和感染下,我在本书中,尽力让自己对于“新政”这一历史时期的描绘更加准确,但我也同样不会成为一名冷漠无情的写作者。正如历史学家伯纳德·贝林(Bernard Bailyn)在总结自己的写作目标与追求时所说,只是“首先抛开一砖一瓦,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一座建筑物的整体轮廓,然后,才动笔勾画这座建筑物的每一个线条——这是对一座建筑物进行重新设计应当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我希望能够改进和调整过去人们对历史事件进行整体性把握和理解的方法,让“新政”这一至今仍然对美国社会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性事件发出新的光辉。

摘自《恐惧本身:罗斯福“新政”与当今世界格局的起源》一书前言

本期推荐

 

《唯一的希望》

作者:(美)冯文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年9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作者于1997—2002年间在中国大连对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多位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观察访谈,探讨了独生子女在一个过去历代习惯大家庭模式的社会中成长的情形与体验,考察了何种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力量塑造其成长经历,并分析了独生子女身份对于青少年的主体性、体验、渴盼所带来的影响。

点评:计划生育让基层部门开辟了新的财源,他们在借此创收的同时,也有力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并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格局。

 

《九个人》

作者:张新颖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2018年6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沈从文、黄永玉、贾植芳、路翎、穆旦、萧珊、巫宁坤、李霖灿、熊秉明这九个人相异而相通的命运。除了沈从文,其他几位大致可以看作一代人——出生在一九一〇年代至二〇年代前几年之间,到三〇、四〇年代已经成长甚或成熟起来。他们不同于开创新文化的一代,也不同于之后的一代或几代。他们区别性的深刻特征,是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带着这样的精神血脉和人格底色,去经历时代的动荡和变化,去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点评:在时代的大潮中保持清醒的自我并非易事,缺乏理性的道德义愤有时只会给自己带来悲剧。 

 

《四君主》

作者:(英)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后浪出品

2018年9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和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大帝,这四位伟大的君主出生于同一个十年(1491—1500年)。他们在各自国家的历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而在本书中,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放大了视角,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下,向我们展示了这四位君主之间的恩怨纠葛是如何为现代欧洲奠定基础的。分开来说,他们各不相同,亨利有六任妻子,查理则秉持禁欲主义;四人一并来说,他们曾支配着世界舞台。

点评:江山代有帝王出,各领风骚几十年。权力欲望刀兵起,兴亡成败观从前。

《启蒙观念史》  

作者:(意)文森佐·费罗内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启蒙编译所

2018年10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启蒙运动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分水岭,关于它的哲学和历史学解释却一直令人困惑。作者认为,必须从社会文化史的视角重新审视才能理解其本质及重要性。作者通过分析18世纪以来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如何界定、阐释启蒙,双方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的分野,对启蒙观念所遭受的误解、滥用和捍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启蒙运动是“现代性的试验场”,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化变革,它重塑了西方的身份认同,通过人权的发明革新了政治,创造出一种批判文化,并重新定义了知识,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自我和生活的认知。

点评:没有启蒙运动,就没有个人权利和现代价值的张扬,法国大革命可以检讨,但不能完全让启蒙运动背锅——况且,六七万人被送上断头台与20世纪某些人祸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语。

 

《重铸大英帝国:从美国独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者:(美)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9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本书讲述在北美独立战争失利、英帝国解体之后,英国如何在1784到1939年间,经过一步步地改革、发展和扩张,从而重新崛起的过程。就国内而言,面对人口增长和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英国并未受到抽象理念的蛊惑,而是以议会为改革机制,本着互相迁就的精神,使得丛生的社会矛盾没有激化成大规模暴力。就海外帝国而言,北美的失败使得英国的帝国主义进入新阶段,不再进行僵化控制,而是强调以自由的价值和王权的象征为纽带,赋予殖民地更多自治,也得到了世界大战的检验。

点评:英国人吸取教训反求诸己,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若一条路走到黑,也就不可能复兴和强大。

 

《新加坡道路》

作者:李路曲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年8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本书以考察新加坡开埠前后的历史为起点,对从那时至今2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实的叙述,对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如移民结构、社会变迁、文化选择、殖民主义、政治发展、政治体制、经济发展、企业制度、政党政治、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方式等进行了探讨。

点评:蕞尔小国新加坡正在从威权主义走向民主,其转型过程与西方国家别无二致。

新书过眼

 

《两个世界的战争》

作者:(美)安东尼·帕戈登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年9月

内容简介:自“9·11”事件以来,西方国家出版了大量从历史、政治、宗教、文化等角度切入剖析恐怖主义的根源的著作,本书综合了所有这些视角,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这一切都要从2500年前西方与东方的现实与思想分野开始梳理。全书从波斯大王薛西斯企图征服希腊讲起,揭开了一场至今也未曾停息的冲突的序幕。先是亚历山大大帝,然后是罗马人,试图将欧洲与亚洲并入一种单一的文明。随着西方皈依基督教、东方部分地区接受了伊斯兰教,两种宗教之间爆发了充满仇恨的战争,每一方都宣称对世界拥有统治权。到了17世纪,基督教教会衰落后,双方的斗争从宗教转向了哲学:秉持西方的科学理性的人与那些寻求神的最终教导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18、19世纪,几大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萨法维王朝——逐步瓦解,西方也逐步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结果促成了将伊斯兰生活与西方现代生活融合的尝试,这在伊斯兰世界中的改革者与传统主义者之间引发了冲突,一直延续到今天。在人类历史上,西方与东方之间的历次战争不仅是历时最久、代价最大的战争,它们过去曾经,而且将来也会继续塑造着现代世界。

 

《国家与自由》

作者:(英)昆廷·斯金纳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9月

内容简介:昆廷·斯金纳是“剑桥学派”的奠基者之一,也是当世具影响力的思想史家。本书据2017年他在北京大学发表的一系列演讲和座谈整理而成,通过生动解读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等人的作品,系统阐释了数十年来他对现代政治思想的研究,尤其侧重分析两个关键观念——国家和自由;在访谈和座谈部分,斯金纳就自身治学经验及“剑桥学派”的研究解答了诸多重要问题,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独特而深入的思考。

 

《奥斯维辛的摄影师》

作者:(德)莱纳·恩格尔曼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2018年7月

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威廉˙布拉塞(1917-2012)在纳粹集中营的真实经历。威廉˙布拉塞是一位波兰摄影师,于1940年8月31日被纳粹逮捕,随后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编号3444。自1941年2月15日起,他被调入鉴定科,被迫为党卫队拍摄照片,不仅包括犯人的档案照,而且还记录下臭名昭著的“医学试验”。透过取景器,他看到的是瘦得皮包骨头的犹太儿童、用于“人种研究”的赤裸着身子的犹太少女、用于“医学试验”的双胞胎……是一双双充满恐惧的眼,一张张去日无多的脸,而他能做的太少。1945年,当苏联军队逼近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布拉塞被要求销毁所有照片,但他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大量底片,如今成为见证奥斯维辛历史的珍贵资料。但布拉塞却再也无法端起照相机,因为那些恐惧的面孔总出现在取景器中,挥之不去。

 

《善的脆弱性》

作者:(美)玛莎·C.纳斯鲍姆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2018年9月

内容简介:正义之士常常面对如下困境:他们一心追求善和公正,却因为外部因素的干扰,需要在个人的繁盛上做出妥协,甚至彻底否定自我。《善的脆弱性》直面这一道德困境,通过对古希腊文学和哲学文本的探讨,最终拒斥了柏拉图关于善能够保护人类免受恶之侵袭的观念,站在了古希腊悲剧家和亚里士多德一边,认为善的脆弱性正是实现善的关键所在。

 

《中国兵器史稿》

作者:周纬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8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古兵器研究的开山之作,收录图版九十二幅,插图五十余幅,共展示兵器及实物近千件,将旧石器时代起至清代的中国古兵器一一勾勒,令其跃然纸上,完美再现了中国古兵器的奕奕神采,立体呈现了中国兵器史的演变历程。本书前一部分主要是研究文字,后一部分书图片及说明。

 

《亚洲古兵器图说》

作者:周纬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8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还原亚洲古兵器的风采,收录彩色图版六十三幅,显示实物五百五十多器;插图近一百五十幅,展示各类兵器一千五百余件,真实重现兵器细节,堪称亚洲古兵器的纸上博物馆,从中可一窥亚洲各国民族的起源、文化的源流以及军事科技的演变。

整理、点评:张弘

责编:柯锦雄 PN134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