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锁定竖排方向

 

​​​​​​​​​​​​​​​​高见之书九月上:美国透明文化的发展历程

网友评论 ( 0) 2018.09.19 第190期

编者按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为了寻找高品质的阅读体现,凤凰网评论推出“高见之书”栏目。该栏目旨在通过对新书的爬梳,大浪淘沙,遴选出优秀的书籍,推介给读者,为泛娱乐时代的深阅读提供指引。此为第三十一期,凤凰网主笔张弘整理。

聚焦

《知情权的兴起:美国政治与透明文化(1945-1975)》

作者:(美)迈克尔·舒德森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3月

内容简介:“透明”这一观念兴起于20世纪50-70年代(远在互联网诞生以前)。它是一些锐意改革的政治家、记者、“看门狗”团体和一些社会运动培育出的果实,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机构对批判的倡导为它提供了养分。

在《知情权的兴起:美国政治与透明文化(1945—1975)》中,作者探讨了《信息自由法》的颁布、超市商品商标改革、国会立法“阳光”改革、“环境影响评测报告”制度的建立、无党派性和分析性新闻报道的增多等有助于开启信息公开实践的个案,并指出,它们让“知情权”进入了政治生活并改变了传统的代议制民主制度——对政党和选举的关注减少、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增多、政府受到全年不断的监督、政治与社会以及公与私之间的界限变模糊。“知情权”的兴起标志着民主自治进入了新时代。

作者介绍:迈克尔·舒德森,美国知名新闻传播学者、社会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曾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现为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好公民:美国公共生活史》《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新闻的力量》《新闻社会学》《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等。2004年,他获得了美国政治科学学会和国际传播学会颁发的“默里·艾德尔曼政治传播学术成就奖”。

迈克尔·舒德森:美国透明文化的发展历程

致中国读者:

什么是“知情权”? 这本书一写就是12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其实一直未把“知情权”当作此书的主题。我认为我是在探讨一股关于“开放”的文化潮流,是在讲述政府和公共事务走向公开、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逐渐变透明,人们越来越坦率并开始支持“开放”的变化过程。

但我认识到,本书各章节列举的透明度提升案例大都与国会制定的一些法律有关。这些法律让人民获得了一些可主张、受保护的新权利。鉴于此,以“知情权”作为标题似乎是合适的。最后,根据哈佛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提出的建议,本书的书名被确定下来。我觉得,“对知情权的文化期待的兴起”(The Rise of a Cultural Expectation of a Right to Know)或许更准确,但这显得累赘,还会令人不解。相比之下,“知情权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Rights to Know)简短清晰,头韵压得很好,且未失当。

然而,在《美国宪法》中,“知情权”无处可寻。《宪法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禁止政府干涉表达自由,但没有只言片语支持公众向政府索要信息。受《美国宪法》保护的表达权和出版权固然重要,但这不是知情权。让人民可以向政府索取信息的不是《宪法》,而是196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按该法的规定,人民有权申请信息公开,若政府拒不提供信息或只提供一部分信息,人民便可提起诉讼。

《美国宪法》的制定者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儿和弄潮儿,但也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人。他们认为投票权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等级制度正当合理,遵从社会精英理所应当。他们认为,选出代表、让代表来管理政府的制度至关重要,但反对让全体公众参与决策。在他们那里,做决定的人应该是人民选出的代表而非人民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 18世纪的世界观的束缚力式微。19世纪20年代,投票需有财产的限制被取消;1920年,女性获得选举权;1965年,非洲裔美国人参与投票的主要障碍被清除。大众对精英的恭顺,特别是对选任官员、委任官员、政党领袖的恭顺,虽未消失不见,但已减少, 1945年以降,减少趋势尤其明显。

本书试图解开两个谜题,皆与1945年以后出现的那股倡导透明的文化潮流相关。第一,读者将发现,本书论及的多个事件都是按各自的逻辑发展的,各项旨在提升透明度的改革似乎是分离的,缺少相互影响,都被当作特定政策问题的解决方案,未被当作一系列互相关联的政治议题。那么,它们为什么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出现,且都在1966-1974年这一不长的时间段内获得成功?是否有一个或一系列总体性、根本性的原因有待我们发掘?   

第二,追求透明的改革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前期达到高潮,但它们不是“六十年代”(以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学生运动为标志的那个时代)的民主精神孕育出的果实。改革的旗手并非1945年以后的婴儿潮时期出生的年轻人,而是出生于20世纪初、在40年代就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并掌握一定权力的政治领袖。他们不是婴儿潮一代,而是其父母。为什么?本书并未完全解开这两个谜题,不过,我认为它为解题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建议。而且,在我看来,审慎的历史研究不仅应为读者回答老问题,还应向他们提出新问题。

我很高兴看到《知情权的兴起》被译成中文出版。对于美国人,甚至对于大多数历史学家而言,本书提供的很多材料都是新鲜、新奇的。我以“知情权”或“透明文化”的发展为引线,将他们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的相关事件组织了起来。中国读者对本书论及的一些政治制度也许比较陌生,不易理解相关细节。我建议你们不要为这些细节所困扰,把眼光投向我力图描绘的关于政治、文化变迁的宽广图景。如此这般,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美国,也许还能通过对两国历史的比较,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社会展开新探索。

2017年2月

本期推荐

《空王冠:玫瑰战争与都铎王朝的崛起》

作者:(英)丹·琼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8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本书是《金雀花王朝》续篇,讲述了1420-1525年的英国历史。包括1455年到1485年两个阶段的玫瑰战争,以及都铎王朝的诞生

点评:英国这一时段的统治,并不比同期的中国大明王朝更黑暗——尤其是思想上的控制。

《中世纪欧洲》

作者:(英)理查·威廉·丘奇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8年8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波澜壮阔的千年历史:蛮族入侵、黑暗时代、民族大迁徙、查理曼大帝时代、教皇与教权、神圣罗马帝国的盛衰、东罗马帝国的兴亡、十字军东征、百年战争、意大利大分裂、西班牙崛起、法兰西王国勃兴、美第奇门阀政治、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

点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当下欧洲人的好日子来之不易。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作者:(以色列)丹尼尔·戈迪斯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年9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本书重温了以色列历史中的一个个里程碑式事件,介绍了一位位凭借满腔热血和强大灵魂在关键时刻改变国家命运的关键人物。既展示了以色列是如何成为一个文化、经济和军事强国,也指出了这个国家犯下的错误,追溯了其在国际上长期受到孤立的根源。戈迪斯证明,以色列最主要的目的和最重大的成就是实现犹太民族在现代的重生。

点评: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一样命运多舛,犹太人的奋斗和建国令人心生敬意。

《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作者:(美)伊琳·卡蒙莎娜·卡尼兹尼克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年9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本书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鲁思·巴德·金斯伯格的图文传记。鲁思·巴德·金斯伯格于1993年由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名为大法官。是继桑德拉·戴·欧康纳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亦是犹太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的一生致力于女性权利的争取、维护与保障。 “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是粉丝们对这位女大法官的爱称,模仿的是美国知名说唱歌手克里斯托弗·华莱士的别称。书中内容一部分是传记,一部分是画集,还有一部分是金斯伯格的案件记录。通过穿插采访、插图、网络热词等素材,对金斯伯格的一生进行了回溯。

点评: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女性大法官,难乎其难。好在金斯伯格意义克服了这些困难。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4》(上、下)

作者:杨天石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2018年8月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本书是杨天石先生“蒋介石日记解读”系列图书的收官之作,聚焦1949年至1975年这26年间蒋介石在台湾的政治生活。主要包括蒋介石在台湾的土地改革、国民党的“改造运动”、对孙立人“兵变”案的处理、招抚“台独”势力、与大陆的秘密联络等内容。杨天石先生对蒋介石日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揭秘蒋介石在台湾的政治布局,挖掘其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晚年蒋介石,也为“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提供注解。另收录抗日战争时期若干事件的专题研究和书序。

点评:杨天石先生大功告成,他的研究显示蒋介石决非一无可取——其数十年写日记的恒心就少有人及。

新书过眼

《萨满教》

作者:(美)米尔恰·伊利亚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8月

内容简介:作者伊利亚德从西伯利亚和中部的萨满教传统出发,对萨满教的实践进行了调查。这本书观察和描述了南北美洲、印度尼西亚、中国(包括东北、内蒙古、西藏)等地的萨满教。本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具体细致地描写萨满出神的整个过程到理论分析,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的方法。

《霸气:孙正义冲向未来的领导力》

作者:(日)  岛聪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年8月

内容简介:作者以孙正义的思考为本,记录孙正义如何完成三项奠定软银发展的重大决策,展现孙正义面向未来的霸气领导力。

《极简主义者的崛起》

作者:(日)三浦展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2018年8月

内容简介:从断舍离到共享式生活,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正在日本兴起,作者称之为第四消费时代来临。书中选取了过去10年到15年一些关键词,解读了新一代的生活方式。

《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

作者:陈越光

出版社:北京三联书店

2018年8月

内容简介:本书根据历史资料追溯了中国文化书院的创院经过及创院人物,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化书院在八十年代“文化热”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以及所经历的内部分裂和动荡。其中许多事件为首次公布,如《梁漱溟全集》的编辑过程,我国第一本《中国文化研究年鉴》的组织编撰与出版;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庞朴等先生如何参与中国文化书院的创建以及他们在文化书院的角色和作用,甚至在内部分裂时的态度;梁从诫先生是如何离开体制和学术界的……对于如何界定八十年代,如何分析当时“文化热”的形成和走向,如何看待当时民间文化团体与社会改革等问题,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

作者:(加)罗斯·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关于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如何避开有限的人力、物质手段和艰难的自然条件建造了一个至今仍然为人们所惊叹的建筑奇迹的故事。作者在书中描写了布鲁内莱斯基这位天才如何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一个创举,他发明新的机械,运用新的工作方法进行建造。作者将这一历史事件与瘟疫、战争、权力斗争以及思想的骚动有机地编织在一起,通过讲述历史,作者描述了15世纪的生活、传统、各种人物、社会状况。

责编:柯锦雄 PN134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