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89
往期回顾
NO289

世界遗产数量第一,“最大”不是“最强”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理应对世界、对人类文化有更大的担当,应该真诚地践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庄严承诺。

可可西里和福建鼓浪屿近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此,中国世界遗产的数量达到52个。

从1985年11月22日全国人大批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正式成为缔约国,到现在的“世界第一”,中国30余年来的申遗路并不平坦。从一开始各地的不了解、不理解,到眼下奉若神明,追捧有加,这中间的变化令人感慨。可以说,一纸世界遗产名录,有着点化、整合乃至重塑中国文化和自然资源之神奇功效,厥功至伟,不可不察。

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名列世界第一,也表明,中华大地确实当得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曾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岁月沧桑中,经由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汇,形成了璨若星辰的文化遗存。这些文化与自然的遗存,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财富。在这个问题上,绝不应该妄自菲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可西里或许只是一片沉寂的荒原,千万年来,一直在那里瞩望风云变幻、白云苍狗。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多少年来,藏民已经在这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游牧文化,在高原上生生不息,他们于此间谋生,也珍视自然、爱护环境。在漫长的人与自然的互动中,这里的植物、动物、生态系统也因人的影响发生改变,并形成新的生命谱系。

与可可西里相比,鼓浪屿显然太“闹”了。而恰恰是这种变动历史中的人类遗痕,使得鼓浪屿成为人类活动的活标本。以鼓浪屿地标建筑“八卦楼”为例,原主人历经13年艰辛建设初具规模,后经日本领事馆加建穹隆顶并修整,抗战期间则被用做难民收容所,抗战胜利后一度为厦门大学的新生院,解放后经重新修缮于1983年被辟为博物馆。变动不居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文明的沉淀与累积。

事实上,尽管这些遗产有动有静,且呈现方式各各不同,但共同点则是,它们都是承载先民活动的鲜活场景与动人背景,经由这些“活标本”,当下乃至以后的人们,可以找寻到一条便捷的时空隧道,体察可能的美好、品味异样的风情,并以此为参照,改进我们的生活方式。至少,要提供给当下一种参照、一种见证。

也因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一要义,正是保护性原则。正如1964年《威尼斯宪章》所强调的,“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这意味着,这种保护是先决的、没有任何通融余地的。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任何现实诉求、权宜之策,都应该让位于保护性原则,而不是其他。“留住”是硬道理,开发利用只能也必须服从于这个道理。

对于自然遗产,要留住环境风貌,保持人与自然的必要距离;对于文化遗产,则要保留历史风貌,保留人与社会的原有组织、结构方式,不能为渊驱鱼,也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就像前几年平遥古城动议把居民迁出去留下一座空城那样,这样人为地将原住民与建筑的割裂,显然是对遗产“原真性”的严重误读。

类似的过度开发,多年来屡有发生,也每每引起舆论的担忧。据披露,目前我国的很多世界遗产已经遭到彻底且不可逆转的毁坏。1998年9月,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申遗成功后被大规模进行城市化改建,“天上街市”“宾馆城”“天下第一梯”,每次破土动工都留下一处疤痕;2003年1月,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遇真宫,主殿发生大火。起因是当地居然把遇真宫使用权转让给武校。

2003年8月,四川都江堰市开土动工的杨柳湖工程距离都江堰仅1300米,被紧急叫停。近20年来,山东泰山被过度开发,植被遭到破坏,景区一度出现违章建筑164处、违法别墅21栋;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以及布达拉宫等享誉中外的世界遗产,均曾因各种问题被要求整改……等等。

世界遗产不是地方政府可以肆意摆弄的玩偶,如果只停留在欢呼申遗成功,甚至认为从此多了一棵摇钱树,则申遗很可能会变成一场灾难,从而走向反面。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多处遗产遭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警告。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也指出,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破坏,一是年久腐变,再就是“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而后者为祸之烈,显然远超时间的损害。

此番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申遗成功之后,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与其他一些世界遗产大国相比,我国在文物保护、法规建设、文物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申遗成功后的管理、保护和传承上,“不要把申遗结果作为唯一的追求”。

自然遗产也好,文化遗产也罢,都不可能完全摆脱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护的目的正在于最大可能的克制、约束这种影响,使之处于合理的阈值。必须明白,与浩茫的大自然、传承有序的文化遗存相比,人只是一个渺小的介入者,理应有足够的敬畏,其影响、干预等应该被控制在最小。如此,方才有可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从而体会天人之变、沧海桑田。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理应对世界、对人类文化有更大的担当,应该真诚地践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庄严承诺。国家之崛起、民族之复兴,经济数据当然是一个指标,而文化则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在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经济腾飞、社会进步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作用,不可轻忽。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成为世界遗产第一大国,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还有太多的功课要做,必须施以最严格的保护与治理,才能够从“最大”走向“最强”。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凤凰评论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凤凰评论

凤凰评论出品

栏目合作:all_opinion@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