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大风,北方吹出一个清朗世界,南方的雪情也早已成为记忆。在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在越来越澄澈的蓝天下,城市乡村所有屋宇的轮廓线,也一水儿柔和起来。远方的游子,胡不归?
日头长了,北方的柳枝日渐飘逸,那灰色枝条下隐现的嫩绿鹅黄,与江南雪中梅一样,传递出春天的信息。岁月流转,一个漫长、单色调的蛰伏期,很快又要过去了。
2018的日历早已掀开,而惟有临界“春节”,才算是正式打了一个扎扎实实的“结”。多少年来,几亿中国人,就这样如缀网劳蛛,穿梭在回家的路上。回家,就是一次艰难但欣悦的朝拜;亲人长长的眼神,就是照亮夜路的明灯。
每一次回家,我们都会与生活“撞个满怀”,那份踏实,抑或是因为疏离而产生的新鲜感,每每让人动容。记不起从哪一年起,社交媒体开始流行“回乡笔记”。而每一篇热文背后,都潜伏着一个熟悉又陌生、温暖又冰凉的乡土社会。
从相安无事,到壁垒森严,再到无休止的撕扯,中国城乡的关系,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大片。我们中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剧中人,终其一生都在二者间游走。很多时候,所谓“城市的胜利”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乡土中国”或许才是永恒的镜像。
我们可能正在经历规模仅次于知青运动的新“上山下乡”,大批公职人员进村入户精准扶贫,其实也是一种“回家”。察知中国农民、农村、农业的真实处境,推动乡村振兴,不容易,但势在必行。农村这个“老家”搞不好,城市也注定会成为无本之木。
生活如何更美好?城乡如何“美美与共”?相较于美好畅想,社会的驳杂与折叠显然更让人焦灼。
过去一年,我们见证了太多的悲伤、愤怒与无助。于欢案透视出农村金融生态、人际生态乃至治理生态的崩塌;李文星溺水背后则是基层社会的失序,以及因为失序而产生的喧嚣与无力;莫焕晶一审被判死刑,也再次以惨烈的方式提醒人们,该正视保姆与雇主这一对新“家庭关系”如何调适的问题了。
过去一年,我们也记住了一些或清晰或模糊的面影。一个范雨素走红了,能改变更多“范雨素”的处境吗?“格斗孤儿”们回到了大凉山,未来会好吗?江歌已逝,如何息争止纷?更有虐童案中的幼儿们、火场劫难中的死者、从大城市逃离的“低端”人士,他们只能以群像方式,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就在年根儿,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社交媒体。文中的“流感”就像是一个隐喻,在暴露出这个社会所谓“中产”脆弱的同时,也引发了全社会的普遍焦虑。大时代、变动的世界,我们每一个人的“家”,该如何与这个社会实现良性互动?又将如何免于成为风中摇摆的飘絮?
家的灯火可以温暖每一个游子,那一簇簇暗夜里的光晕,其实就是游子人生的殷切希望。每一个家都不是孤立的,一头牵系着亲人,一头牵系着国。家国天下,合起来就是中国人的信仰。
家有光,社会有温度,人生才会有目标、有愿景,人们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社会生存。
关切产生温度,温度决定态度。一个社会的温度,是暖,还是冰;是激情,还是倦怠,取决于个体努力,也取决于国之气度、取决于权力的作为。
大体而言,诸如积极、弹性、宽松、多元等等,都应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基本价值与衡量标准。在即将全面展开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中,不能不考量这些价值与标准。
家也应该是驿站。我们回家,可以放松,可以疗伤,可以加油,可以静静地想一想。如何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如何更快地找到自己的方位,如何更深切地体察到力量与温度……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这一切,源于浩荡的春风,也源于每一个人心的温度。心有爱,家有光,权力有谦抑,则社会就会温润如玉、进退裕如。
新的一年开启,无论是家之温暖,还是国之强大,抑或社会之温度,都需要我们以充分的自信来面对、来体察。
風聲评论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風聲评论
凤凰网评论出品
栏目合作:all_opinion@ifeng.com